GO
该书作者:[日本]山下英子
1. 目的
- 通过学习断舍离,将会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,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——我需不需要,一旦思考,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“不需要、不合适、不舒服”的东西替换为“需要、合适、舒服”的东西,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,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,从外在到内在,彻底焕然一新。
- 断舍离非常简单,只需要以自己为而不是物品为主角,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。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。
2. 方式
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房间,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的境界。 因此,要采取的行动是:
断 —— 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
舍 —— 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
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,最后会达到这样的状态:离 ——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,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。
3. 说明补充
- 要从时间轴和关系轴来看物品。时间轴要定在当下,关系轴要定在自己的需要上。
3.1 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觉察
- 这种改变的机制是这样的:要得到“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,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”这样的判断,人就必须要清楚的了解自己。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,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,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。
- 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,自己能确实用到它,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——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。这样的话,就是达到了“断”。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,让物品物尽其用,并且确保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,一直到用完。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。
3.2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
- 逃避现实型
- 执着过去型
- 担忧未来型
3.3 破烂儿可以分三类
- 不用的东西
漫不经心地保存或放着不管的东西,甚至是已经忘了它的存在的东西,是因为一想到扔掉就心怀不安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扔掉的东西。- 还在用的东西
好歹还算是在用,可其实并不喜欢,所以就随便使用着。我们会乱七八糟地乱放,毫不珍惜地随意乱用这些东西。- 充满回忆的东西
因为充满了怀念与回忆,所以总也丢不掉,是拥有强大能量的东西。需要注意到的就是
- 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时,要说“请收下”,不能说“给你”。
4. 画面美感的要求
物品要用才有价值。
物品就在此时、当下,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。
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,才能展现美感。
OK